目前分類:準提佛母 (15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頂禮大悲、大智、大威神七俱胝准提佛母!

善知識阿知上師開示:准提佛母是三世諸佛事業的唯一主尊。

佛菩薩事業的化身本尊非常多。舉例來說,從「共同」和「不共」的功德來講,在「事業」上度母是「共同」的,而「不共」的是准提佛母。

「事業」上度母修法以「行部」為主,准提佛母以「瑜伽部」為主。

觀世音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稽首皈依蘇悉帝 頭面頂禮七俱胝
我今稱讚大準提 惟願慈悲垂加護

觀世音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修準提法得八大菩薩守護

修準提法得八大菩薩守護


觀世音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修准提法,癌症得癒

大陸法友提供


去年五月十六日,師兄主持的終南山淨業寺的山門及大殿開光,海內外高僧大德雲集。我也去沾了沾光。說到這個山門,也很有意思。

觀世音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準提菩薩

(Cundhi bodhisattva),為佛教中顯教、密宗所共尊的大菩薩,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。又稱准提觀音、天人丈夫觀音、准提佛母等,為六觀音之一,又稱蓮花部諸尊之母,乃至七俱胝(七千萬)諸佛菩薩之母。密號最勝金剛。


觀世音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準提佛母的奇異恩典

心怡居士
2005年我在懷孕八個月時,因為臨時心臟病發作被送到醫院急診,當初醫生判斷要緊急剖腹才能確保母子平安,否則很有可能孩子會變成植物人。一直以來我都是持準提咒,原本心中很亂不敢相信為什麼會突然變這樣?因為第一胎都是一切平安的!

觀世音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
觀世音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清明寺  持教上師 匯集 

觀世音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準提古法,密部別傳,簡中之簡,密中之密


「準提法」乃一門古法,亙古相傳至今。其在原始之東密與藏密裡,尚難尋得,祂是屬於密法裡的「別部」(別傳)。我們看準提佛母畫像上所寫的「七俱胝」,所謂「俱胝」,是印度當年數字的名稱,代表無量、無數、無邊,故我們可以說「代表幫助了無量、無數、無邊的佛陀成佛的根本母法,叫做準提法」。換而言之,世上無量無數(七俱胝)的佛陀,都是修持了「準提法」,受了準提佛母的廣大加持力,方始成佛的。依密法來說,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修道時,也就是受到準提佛母的灌頂加持而成就佛道的。

  東密與藏密的其他修法,麻煩又複雜,而且多須專修,大多數一壇法修下來,起碼要兩、三個鐘頭,在這工商業時代,修如此的長法,時間上不太允許,只有「準提法」較為簡略,而又概括了一切。同時,有的密法非吃素不可,有的還非出家修不成功,有的密法出家不一定修得成,在家人才修得成,諸如此類等等之修法先決要求很多。只有「準提法」均不避諱,一切不拘,不分葷素、垢淨,無論男女、在家、出家,均可修持,真方便也。

  八萬四千法門當中,準提佛母的修法,是密法裡頭的密法,密宗裡頭的密宗。所謂「密」,並非「秘密」不可告人。「顯宗」之所以為顯,是因為祂把道理都講清楚了,而「密宗」是把道理講出來仍然未能表達完全的,故稱之為「密」,這個「密」字,應該是「奧秘難解」之義,故修密法沒有秘密。而「準提法」是密法中的別法,特別殊勝的法門,它包括了止觀、參禪與淨土,並且又能依仗本尊與諸佛菩薩的加被,功效尤顯。

密法的修持,在修「止觀」的目標上,與顯教差異不大,但密法還有本尊與諸佛的加持的力量,自力與他力融合成一體,其效果就更為凸顯了。

  師傳「準提法」之儀軌,實際上,已包含了密法中的「上師相應法」在內了,只要依法精修,自然相應上師諸佛,行久功深,一定會有感應,或有境界現前,或有某些境相(請參閱《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》中的「驗成行相」部分)。但千萬不可被奇怪的感應所迷惑,要知道一切唯心,萬法唯識,都是自性的體、相、用。應隨時記住《華嚴經》所說的「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」,才能修習這個密法。我們學佛的目的是在去除貪瞋癡的習性,若是以貪婪的心去祈求一些奇怪的神通感應,當然就得不到真正的相應了。所謂「無貪則感應」,要把一切都交給佛菩薩,交給一切眾生,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,才是正確的學佛心態。

  不僅在修法時,而且在日常生活當中,隨時與準提佛母、眾生同在,與上師諸佛相應,即使各種境界與感應到來,都應不著不取,不可執著。一知即休,知而不執,這就是修密法的要領,一執著即入魔道。要知好境也是境界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都不應執著貪取,佛陀特別在楞嚴法會上,提醒大眾說: 將境界若作聖解,則即落群邪了。

佛家講的八識,是指「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、意識、末那識與阿賴耶識」,前五識與色身有緊密關連;第六識是意識,其包含思維、感覺等;而第七識稱為末那識,是第六意識的根,第八識是含藏識,一切過去、現在的種子、業習等等的總藏處,無論如何生死輪迴,都會隨之而往,不會消失。

  佛法修持的初步目標,就是要轉識成智,做到智慧解脫。顯教法門多屬「六七因上轉」之修法。只要在第六意識的因地上,一轉清明了,定久了以後,第六意識沒有不轉的,亦即所謂的氣質變化,譬如說,人的脾氣變好了,比較有修養了。第六識轉了,第七識是第六識的根,當然也會跟著轉化,逐漸地,甚至生死也會有了轉機。至於色身上的奇經八脈、三脈七輪等等,也都會轉,但是轉得很慢,因為六七識在因上轉了以後,前五識與第八識,就沒那麼容易轉的了,盡管第六意識清明了,前五識恐怕依然故我,更談不上第八識了,因為它們非要到證果的時候,才能完全轉化,故云:「五八果上圓」。

  而「準提法」是獨特密法,由「有」起修,直接走「五八果上圓」的路子,修得如法,則可將阿賴耶識(第八識)的種子在現行中轉化了,第八識轉了,所以前五識也跟著轉。經由綿密的身、口、意三密的修持,並藉由上師與佛菩薩的感應力量,咒語與日常生活打成一片,一切思想行為,隨時隨地都要在有形相的規矩中,也要達到在自己沒有形相的心行中,轉變了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一切種子,而成為佛種性,其是立即轉業成就,惡業也轉成善業,善業轉成大智慧成就。不僅能悟到不生不滅的空性,就連此一業報之身亦得轉化。虔修此法就有這樣的殊勝。如真能證到了,一切連轉都不用轉,因為貪嗔痴慢疑就是五方佛、煩惱即菩提,凡夫本是如來。故密法號稱「即身成就」,不無其理,這也是「準提法」之所以極為殊勝之處。

  如前所述,「準提法」的道理與禪宗之理相通,尤其是華嚴宗的道理,絕對相合。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。而華嚴離不開唯識,唯識又離不開般若,故其是華嚴、般若、唯識的綜合,綜合了全部佛法修行的宗要。這個法包括了禪宗的境界,包括了唯心淨土與極樂淨土相同的諸佛淨土境界,融會了顯教與密教的各種修法。換言之,這個法門包括了未悟的人如何修行悟道,已悟的人如何悟後起修,轉成意生身,到成就之路,都囊括其中了。

修習密法,亦有其相當的弊端,因為它是由「有」起修,走的是「一切皆有」的路子,在境界中修持,境界自然眾多,但岔路亦多。如果教理不通、不懂唯識者,不知一切唯心、萬法唯識、緣起性空的道理,境界一來,攀緣心起,隨境牽轉,甚或扮神弄鬼,自以為是,不僅成了附佛外道,而且還會入了魔,誤入歧途,變成了魔眾的附體靈媒,誤導眾生同入邪坑惡趣。如果「修」成這種下場,還不如「不修」的好。修行貴在「見地」,因地不真,果遭紆曲,失之毫釐,最後則將差之千里了,故修行者不得不慎。

大乘修行講求的是六度萬行,其中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,都是前奏加行的功夫,先修功德,福德夠了,加上禪定,禪定夠了,才可以進入般若。小乘法門談「戒、定、慧」,「定」在中間,沒有「定」,就沒有真正的「戒」,沒有「定」,也沒有真正的「慧」。故知「禪定」本身並非「般若」道體,但「般若」卻也離不開「禪定」。

  「準提法」的修持也不例外,在求止得定的目標上,與顯教其他法門無異。但在方法與入佛知見上,準提法的儀軌已替我們劃出一條具體的軌道,在求身(跏趺坐、手印)、口(持咒)、意(觀想)三業的專一。綿密的金剛持咒,在於淨化業習,深植於第八識,同時也等於在修氣修脈,氣脈本身雖不是道,但要想達到忘卻自己的身體,去除身見,進而轉化這個色身的果報業報,將身心完全投入的金剛唸誦,卻是極佳途徑。再配合層次分明的觀想步驟,更能夠逐步都攝六根,將身心的念頭與觀想合而為一,先作到「聲氣合一」,然後「心氣合一」,最後自然達到「身心合一」,忘卻了身軀與外緣的存在,而內外一切卻觀照得清清楚楚,如此才能得止,再由止而定。

持咒之要領,宜不緩不急,字字清楚,明朗莊嚴。唸誦之時應一口氣一口氣地去唸,即當一口氣完全唸盡時,閉口以鼻根部位吸氣,氣調好了,再接著唸下去,如在共修場合,吸氣時,可以耳根聽眾持誦,心心相隨念下去。修習如法,氣脈節節打通貫穿,色身轉化迅速。氣脈雖非道,但要做到忘身、忘我,還必須走氣脈的路子不可,只要不去執著它就好。

  持咒與其他軟修法門的唱誦,略有不同,其不講求韻律,低沉單調,周而復始,綿綿密密,生生不已。單調之中,透發莊嚴,了了分明,感人無形。持咒若僅僅崇尚快速或韻律,而忽略了清晰莊嚴,在修「止觀」的基礎上,也許不錯,但它卻與本法(準提法)的精要,有了距離,就不能完全如法了。

  開口持咒到達了聲氣、心氣與身心三合,身、口、意三業專一,氣脈通暢振動聲帶,一口氣接一口氣地唸誦,妄念愈唸愈少,氣愈唸愈長。到此時,任何大動作的開口持誦,都有可能打破三業專一的定境,故而連唇齒都懶得一動,就自然形成了「金剛唸誦」,「金剛唸誦」之唇齒不動,是水到渠成的結果,不是刻意造作出來的。

  除「開口唸」與「金剛唸」之外,還有一種主要的持咒法,即「瑜伽念」,持咒不出聲音,僅在心中默念。在人多的公共場所,用此法念咒,可能比較合宜。

「觀想」當然也是意識造境,就以觀明點來說,要觀出一個亮光,因此,比如要你看住一盞油燈,把這個油燈的影像看清楚了,然後,隨時在意識裡有這麼一個亮光存在,明點就觀起來了,觀起來不動,不論何時何地,吃飯、做事、上廁所等等,意識境界中,始終有這個明點,慢慢地,這個影像出來的明點,越來越清楚,妄念越來越少,甚至沒有妄念了,身心皆亡,只剩這一個亮光,心燈明朗而得「止」,這是意地生起造出來的「觀」。

  念佛號、持咒語,也是一樣的道理,一句佛號或一個咒語,就如同是麵粉一樣,麵粉上有一點水,麵粉慢慢裹攏來,轉呀轉地,最終把所有的麵粉裹在這一點上,就得「止」,這是初步的「觀」,叫作「觀想」,是意地生出來的,不是亂想造出了的,亂想就會出毛病了。

  有些人初學時觀不起來,不要亂想,意識上知道即可,如亂想會神經錯亂。其實觀想很簡單,比如說我提到你住的家,你一想家,家中的樣子就會起來,一提起就有,如此觀想並不困難。如果你硬去想,那是妄想,不是觀想。應該一點不用著力就現前了。妄想是第六意識的分別作用,觀想則等於是第七識末那識同第八阿賴耶識的功能發起來,是獨影境又不是獨影境,它又是明了意識。

  學密宗不通唯識不能學的。說它是獨影,它又是明了意識,說它是明了意識,它又在一面說話、行事,與獨影差不多現象,但又不是非量境界,非量就是神經病。為何不是非量境界?因為由我作主觀想起來的。非量境界你作不了主。

在修止修觀的原理上,準提法門與禪宗法門相似,除此之外,修準提法門,還要在意根上與願力上,帶著一個祈求本尊佛母與諸佛加持的心願。不要認為唸咒唸得很好,就覺得這就是參禪,就是止觀,話雖不錯,殊不知,此與密法持咒就有所出入了,這也是修密法與參禪,同中有異的地方,如果沒有祈求他力加持的心願,就會變得在修「止觀」了,也不是說它不對,只是與本修法門就有了差別,如何差別?在因地上有了差別,由於見地與認知不清楚,則果地上也必有差別,所得到的層級也會不同。

  所以,千萬不要只借用咒語,作為繫心一緣的作用,那是修禪定,如果能繫心一緣而能得止,那是修止觀,這種修法,念佛也可以,念咒或其他都可以,但在修密法的本位來講,你如果功德大、智慧大,帶著修止觀、禪定也行,然而,還是要帶到心願的力量祈求他力,求本尊佛母、諸佛菩薩加持,所謂有求必應,感應道交。要求感應道交,自己在日常生活中,須注意戒、定、慧的配合,一定會得到他力(佛力)的交感,則效果亦將不可同日而語的了!

「準提法」的修持,求止得定並非最終目標。生起次第要我們練習,由一念專精的持咒與觀想,進而「忘去自身我執」,「渾入虛空中,虛空與我無二無別,亦無虛空之量可得」,忘卻身心,心物渾然,不起分別,無所謂空,也無所謂有,我即虛空,虛空即我,無量無邊,大而無外,小而無內,進入準提三昧的定境。

  「準提法」並沒要我們到此為止,死守著這個空境,接著要我們觀想宇宙之四大變化,忘卻了肉體的我,而在蓮花中生出一個妙有的我來,此時如能觀想成功,就是「意生身」的化身境界了,也就是妙有之境界。

  接下來,口持準提本咒,觀想與佛母合一,心月輪與字輪的觀想就更細膩了,沒有相當的定力功夫,是做不到的,即使偶爾觀到一點,剎那即逝,把持不住。初學之人,可以將字輪觀大,比較容易清淨,甚至於只觀一個發光的心月輪,待日久功深,心細了,字輪就越觀得小,心也就越定。最後乃至心輪的咒輪也不轉了,只觀心輪中間一個不動的梵文「唵」字,永遠是這個字在,忘記了身體,或連字都不要,心中只有這一光明,不昏沈,不散亂,一念專精,其中有這一點「明點」,這個就是緣起性空,其中有物,不過是假的,不是真的,就這麼一個東西,定在上面,越久越好,就這一念專精,就包括了四禪八定,包括了小乘定與大乘定的三昧。

  這心月輪與字輪的觀想,聽起來似乎簡單,但它卻含蓋了極深的修持道理,業習之能否轉化,法、報、化三身之能否成就,這是本法的一個主要關鍵所在。

最後進入圓滿次第,將明點由中脈升起,由頂門沖出去,散入虛空之中,虛空之外更無我身,「虛空與我無二無別,我即虛空,虛空即我,亦無虛空之量可得」,「如來!如來!如是!如是!」無去也無來,不生也不滅。上述諸法生起與空滅,皆同水月空花,如夢如幻;涅槃本性,本來如此。我即是佛,佛即是我,本來不可得,不可得也了不可得,隨時隨地在此定中,無須觀想,也無咒子,定得越久越好。

  到臨終之時,也可藉此頂門一沖,或得解脫成就,或隨願往生,不拖泥帶水,自在作主。在這一點上,其效果有似密法中的「破瓦」修持。就算臨終之時,做不到如此頂門一沖,只要心中清淨,念到準提佛母,如有發願往生西方或任何佛國淨土者,十方國土必可任意往生,自然得力無形,如願再返世間,繼續修行者,亦能如願。

  一般的禪宗修法易落偏空,不能生起妙有,有些人只曉得一點空相,不知道妙有,因而三明六通不易做到。而「準提法」包括了藏密、東密、淨土、禪宗的精要。生起次第由真空生妙有,圓滿次第由妙有返回真空,一念專精,了了分明,不住空也不住有,修「真空」也修「妙有」,性空緣起,緣起性空,方便法門都在其中矣。換言之,其乃「即空即有」之至高無上的大乘修行方法。

真正的修行,不僅僅於盤腿打坐,而是在於「事上修」,即起心動念都在修,而持咒計數可以幫助我們,把持咒和日常生活打成一片,同時,也具有一個相當的鞭策的作用。

  通常,我們一閒下來,往往就讓自己精神放逸或胡思亂想,不僅浪費了許多大好時光,而且造了許多「無記業」或「惡業」,亦即所謂的「小人閒居為不善」了。持咒計數,無形中就有一股鞭策作用,讓我們隨時閒下來,就會想到持咒計數,既不再多造惡業,同時還可修持,一舉數得。

  《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》有云:「此一種法,唯求出世間,若欲於此法中求成就者,須得預前持誦准提真言,五百萬遍或七百萬遍,或千萬遍而為先行,方作此法定有靈驗。」可見持咒數是愈多愈好,成就的機緣,則較易成熟。

 我們現在修準提法,不求別的,是迴向眾生,在求世界平安,一切眾生皆得安樂,多求消災免難,求證菩提,自己趕快悟道,證到自己成佛,再來度眾生。

觀世音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準提佛母九梵字真言佈身法,是名准提勝上法

準提心咒這九字真言實在具有不可思議的無量功德

佛說持明藏瑜伽大教尊那菩薩大明成就儀軌經:

若以唵字為首者。能成就一切法。若左字。於息災增益降伏三法有大威力。隸字能破壞設咄嚕(咒詛起屍鬼降頭術)。亦作發遣及擁護法功力最大。卒字能作破壞及散他軍。如金翅鳥能食於龍。

隸字破諸大惡有最勝力。尊字能成就一切事。能破堅固禁[口*縛]。禰字能破魔怨及諸大惡。亦能作入寤法。莎字能自擁護及能破怨。亦能令作缽入寤法。賀字能除大毒及一切病。如是等字猶八正道。能使有情解脫輪迴後得寂滅。

金剛智譯云:

結根本契成,即想自身,猶若釋迦如來,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、紫磨金色圓滿身光。想已以手契,觸頭上布唵字,觸眼中布折字,一一依字次第,乃至兩足皆以契觸布之。

次說陀羅尼字想布於身法

唵想安頭上。其色白如月。放於無量光。除滅一切障。即同佛菩薩。摩是人頂上

折字安兩目。其色如日月。為照諸愚暗。能發深慧明

隸字安頸上。色如紺琉璃 。能顯諸色相。漸具如來智

主字想安心。其色如皎素。猶心清淨故。速達菩提路

隸字安兩肩。色黃如金色。猶觀是色相。能被精進甲

准字想齊中。其色妙黃白。速令登道場。不退菩提故

提字安兩髀。其色如淺黃。速證菩提道。得坐金剛座

莎[口*縛]字兩脛。其狀作赤黃。常能想是字。速得轉法輪

訶字置兩足。其色猶滿月。行者作是想。速得達圓寂

如是布字想念色。便成准提勝法門
亦名本尊真實相。能滅諸罪得吉祥
猶如金剛堅固聚。是名准提勝上法
若常如是修行者。當知是人速悉地

 

觀想梵字,所有功德,不可思議,每一梵字,即體是諸佛菩薩身心故。

由觀想布真言結印加持故,行者身即成准提佛母身,滅除一切業障,積集無量福德吉祥,其身成金剛不壞體,若能常專注觀行,一切悉地皆得見前,速證無上正等菩提。

或有不能想得梵字者,但只專心持誦亦具一切三昧。故大悲心經云:『陀羅尼是禪定藏。百千三昧常現前故。』若人專心持誦,一切罪障,皆得滅除,無量福慧自然增長。

所以準提心咒這九字真言實在具有不可思議的無量功德。

 

《持明藏成就儀》云,若以準提為本部,即以準提為中座。想準提菩薩,一十八臂,面有三目。菩薩賢聖,隨意安布。

『唵字』為烏瑟膩沙如來,『者字』為大輪明王,『禮字』為不動尊明王,『主字』為觀自在菩薩,『禮字』為不空罥索菩薩,『準字』為本尊準提佛母,『提字』為金剛薩埵,『娑婆字』為伊迦惹吒菩薩,『訶字』為縛日囉曩契菩薩。

烏瑟膩沙,所謂無相法界,即毗盧遮那,出八菩薩上,今此正出八菩薩名。

 

然經以此九微妙字,成安如來、菩薩、明王、九賢聖者,用表準提菩薩悲智自在,方便多門,深懷慈湣,大現威怒,護持修行,辟除諸障,一時受化,成菩提道,蓋明著本尊瑜伽觀也。

 

之所以稱「身壇城」,是因為轉化為身壇城的原始物質乃自生本尊身體的部分。這類似於因為製造瓶子的材料是金子,故稱之為金瓶。

自生本尊的身體,轉化為一佛尊,觀想佛尊的咒字標記在身體各部分,如此禪修身壇城,能讓我們領受這些如來、菩薩、明王、九賢聖者的無上成就加持,已如同佛菩薩親自幫我們開光、授記一樣的殊勝。

 

修持準提法門的要訣,就是要在念住間,時時保持清明的『覺知』,
才能相應『準提』──「清淨明覺」的俱生法身德。
法身的特性是本來清淨、不為煩惱所染。他既不落輪迴之邊,也不住涅槃之寂靜。它不是由斷滅而生的頑空。他具有究竟真諦的智慧,即一切平等的俱生智。


準提心咒的『九字義』,即是十方諸佛之本心 ── 般若妙智解脫德。
“坦然安住於本心,此心要能自明自照”,從正念覺察之本性中所生起的念頭之本性、以及覺知這些念頭的覺性,我們不將之視為分開的兩者,因此俱生的『覺知心』即是法身。
三世諸佛都共同宣說準提法門,也有無量諸佛,依此準提法門的般若妙智解脫德,而成就無上佛果,圓滿了法、報、化三身的修證行願。


所以東方的藥師等七佛如來、西方的阿彌陀佛、乃至當來下生的彌勒尊佛,也都會像本師釋迦世尊一樣,宣揚準提法門,護持準提行者。
因此念誦準提咒,也就是念誦了文殊、觀音、地藏、彌勒等八大菩薩(準提佛母的眷屬),也必得八大菩薩所護念。
所以念誦準提咒,也就是念誦了本師釋迦牟尼佛、藥師七佛如來昆仲、阿彌陀佛、寶勝佛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,因此也必得一切諸佛如來所加持護念。

 

修準提法,以九字真言安佈己身時,可以自觀為清淨莊嚴、殊勝圓滿的佛身。
所以當下就是如來勝妙莊嚴報身,也是本尊真實相,能滅諸罪得吉祥。猶如金剛堅固聚,是名準提勝上法。
此九字真言佈身法可滅除一切業障,積集無量福德吉祥,即得金剛不壞之體,一切悉地皆得見前,速證無上正等菩提。


有一次看到大正藏圖像部六,白寶口抄藥師法中的偈誦:
我身是藥師如來
兩眼日光月光尊 (日光月光尊即日光、月光二大菩薩)
十二大骨十二神 (十二神即十二藥叉神將)
八萬四千毛孔眾 (十二神將各領七千眷屬,共計八萬四千)
一切事中利眾生


如果是自觀為藥師如來,行者本身就是個殊勝圓滿的『身壇城』,準提心咒的九字真言剛好也有安佈到左、右兩眼 ;

此偈誦對照『佈身法』的殊勝妙用,更令我感受到不思議佛法是要讓我們每個人,去內觀、去破解自己身心密碼的本來奧祕。
自心的『本來奧祕』不會存在於外在寺廟殿堂的雄偉或者是不是古蹟,更不在於沉迷追求某個宗派獨有的殊勝性,因為這和向內心追尋的解脫道,毫無一點關係。


觀世音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轉載自覺世間論壇

頂禮大悲、大智、大威神七俱胝准提佛母!

善知識阿知上師開示:准提佛母是三世諸佛事業的唯一主尊。

佛菩薩事業的化身本尊非常多。舉例來說,從「共同」和「不共」的功德來講,在「事業」上度母是「共同」的,而「不共」的是准提佛母。

「事業」上度母修法以「行部」為主,准提佛母以「瑜伽部」為主。

所以念誦度母有非常嚴格的要求,必須刷牙每天洗澡、保證清潔衛生。同時不能吃酒肉,蔥蒜五辛、搖晃伸懶腰、打哈欠等等。正因為現在能完全做到的比較少,所以感應比較少,「瑜伽部」則沒有這些要求。

在「懺悔業障」上准提佛母和金剛薩埵具有「完全一樣的功德」,准提佛母、金剛薩埵「消除業障」是無庸置疑的。

有些人可能念誦金剛薩埵沒有什麼感應,但念誦准提佛母就能夠明顯覺得業障日益清淨,這是每個人緣分的問題,因為漢地的眾生本來就和准提佛母有很深的緣分。

諸佛慈悲的總集是觀世音菩薩,諸佛智慧的總集是文殊師利菩薩,諸佛力量的總集是金剛手菩薩,這是三怙主。

而准提佛母是三世一切諸佛的「慈悲、智慧和力量的總集」,也就是三怙主「觀世音、文殊師利、金剛手」的總集。

觀世音菩薩,文殊師利菩薩和金剛手菩薩分別具有的功德,准提佛母都具有。

這就好比一個師父有幾個弟子,這些弟子所具有的功德,師父毫無疑問全部都具有。

有人問准提佛母壇城裡八大菩薩及無量佛菩薩圍繞,准提佛母和八大菩薩是什麼關係呢?

因為准提佛母是「諸佛事業」的唯一主尊,八大菩薩都非常尊敬准提佛母,而作為釋迦牟尼佛弟子的最重要的代表,八大菩薩一定會協助准提佛母的事業的。

准提佛母的不共功德是『事業』,所相應的淨土是『極樂世界』。


【註1】八大菩薩為:普賢(金剛薩埵)菩薩、文殊菩薩、觀音菩薩、虛空藏菩薩、地藏菩薩、彌勒菩薩、除蓋藏菩薩、金剛手(大勢至)菩薩。

【註2】南師懷瑾與首愚法師也開示:准提法門已包含『文殊、觀音、普賢』三大菩薩的『廣大性德』,即『大智慧、大慈悲、大願行』。

文殊菩薩同時也代表學佛的『見地』,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代表『修證』功夫的次第,普賢菩薩代表我們學佛的『行願』。

見地是「體」是法身,見地很重要,所謂『因地不正,果地迂曲』,沒有正確的見地,很可能會誤入歧途、斷送法身慧命。

修證是「相」是屬襌定功夫方面的,修到成就,便是圓滿報身了。

行願是「用」,做人做事慢慢通達無礙,等於「自皈依僧,當願眾生,統理大眾,一切無礙」,這便是妙用,千百億化身也是妙用。

而準提法門具備了『見地、修證、行願』,可說圓滿無缺。
 

觀世音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首愚法師開示:持準提咒,觀想竅訣  -“即此用,離此用”

 

我們念咒也一樣,每一個咒語其實都是實相無相的,每一個咒語音聲也好,或者它的文字相也好,都是幻化,都是本空,《顯密圓通成佛心要》就特別強調這一點。這等於禪宗講的:“即此用,離此用。”你要曉得念念本空,以念念本空來念,先借用這咒語來統攝我們的身心,它是一個敲門磚,可以敲開一個菩提道大門。

我們念准提神咒,每一個字都在放光,放什麼光? 它本來來自我們的心地,從能念的心而來,能念的心就是一種自性光明!  所以當在持咒時,我們可以觀想心月輪中現字輪來彰顯此光,這些光明都是從我們心的本體中展現出來的,一切法也從中流出,入於法界,又回轉到自性本來中來。

用這樣的體會來修法很容易與佛法相應,相應了,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淨土法門,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念佛法門。而我們准提法門的金剛念誦,那種震撼力,那種共鳴的力量,正是念念入於法界,回歸到自性法海,是密法,也是一種念佛的特殊方法。

准提法不論念咒或觀想,終究都是回歸到我們自性本體,直截了當,不拖泥帶水,不著一切相。如果你對此體會不夠,那你就在相上修,但是相上修也不錯,如果你能夠擇善固執地,依本法所起的種種方便相專門深入而去,不一下想東,一下想西,那也能有成。這種相上修,是有理路、有對治,不像世間法那種亂紛紛的著相。各位在法上一定要能把握得住自己,不要像牛鼻被人到處牽著走,才能做出格的大丈夫。
 


觀世音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准提咒初期七個修行層次與九品成就

准提法初期七個修行層次與九品成就:

修行路上,我們有緣接觸到准提法,但是大家想在這大法的修持得到效果,大致上,仍需要依照下列七個層次按步就班的去實踐它:

觀世音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持准提咒,放生護念成就 <轉貼>

南無阿彌陀佛

兩年前因為看了介紹袁了凡一生,初次跟準提菩薩結了殊勝因緣。

觀世音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南師開示:准提法是最基本的,也是最深的!

 《禪與生命的認知初講》

我也告訴你們准提法是最基本的,也是最深的。我還告訴那位法師,你們到處弘揚准提法,我還沒有真正給你們進過准提法儀軌怎麼來源,多麼深奧。

觀世音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