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無釋迦牟尼生平事跡

早期三藏典籍中,並未包括釋迦牟尼佛生平歷史的任何全面記載,雖然佛經的緣起部分介紹講經說法的環境細節時,偶然也有些類似傳記勝的敘述。佛陀生活對早期佛教教義關聯性並不強,所以並無引起三藏編者的重視;相反,佛陀言行則是記錄的重心。然而,後來對發現教理創立教團者的卓越人格在佛教徒中逐漸發生興趣,更詳盡的敘事文字遂在流行經典和變化多端的傳說中而有所闡述。


誕生

佛陀時代,印度北部有十六個大國,都是君主制國家;釋迦族統治的是東北部邊緣四小國之一的,屬於剎帝利階級迦毗羅衛國,採取共和制,以憍薩羅(Kosāla)為宗主國。釋迦摩尼即出生於迦毗羅衛國(Kapilavastū),於釋迦族。父親為淨飯王,母親為摩耶夫人。其生卒年代,北傳佛教現在根據漢譯《善見律毘婆沙》中「出律記」推斷為公元前565-前486年,南傳佛教則作公元前624-前544年或公元前623-前543年。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,又傳有公元前1041年生、前961年滅之說。

根據巴利文《中部123經·稀有未曾有法經》和梵文《佛所行贊》的記載,佛陀的母親摩訶摩耶王后在夢中受孕的經過以及他的成長。
「 四個守護天使來到,把她連床提起,帶到喜馬拉雅山。……然後這四個天使的妻子們前來,把她帶到阿諾達蒂湖,為她沐浴,以除去所有屬人的污垢。……不遠之處便是銀山,其中有一座金色的大宅。天使在宅內鋪好一張聖床,床頭向東,扶她躺在床上。當時,未來的佛陀已變成一頭壯碩的白象。……他爬上銀山,……繞著母親的床遊行三次,右邊向著那床,從她的右側碰她,看來進入了她的腹內。她於是在這個仲夏的節日懷了孕。 」

王后把這件事奏告她的國王丈夫。國王於是召集了64名顯赫的婆羅門教僧侶,賜衣食給他們,叫他們解釋這夢。他們的回答是:「王上不必憂慮!……你將會有一個兒子。他如果繼續在家裏生活,就會成為轉輪聖王;但如果他厭世出家,就會成為佛陀,驅散罪孽的雲霧和這個世界的愚昧。」


早年生活

釋迦牟尼,根據經典記載,在母親摩耶夫人返回娘家的途中,生於蘭毘尼園無憂樹下。降生七日後,母親過世,由姨母大愛道(Mahāprajāpati,音譯為摩訶波闍波提,又叫瞿曇彌 Gautamī)撫養成人。阿私陀尊者是淨飯王的國師,在聽聞太子出生後,立即來到王宮。阿私陀以天眼觀其未來,起初面露微笑,但一會兒,卻又顯出悲傷。在一旁圍觀的人都被他的怪異神情弄得不知所措。他解釋說,他微笑是因為太子必定覺悟成佛;他悲傷是因為他自己不久於人世,往生無色界,如此他就無法獲益於覺者超人的智慧。

他從八歲開始,向毘奢婆蜜多羅學習文化,向羼提提婆學習武藝,從小在宮中過著舒適的生活。成年後,先後娶三個妃子為妻,並建三幢宮殿安置她們,第一宮納善覺王之女,他的表妹耶輸陀羅妃,第二宮納摩奴陀羅妃,第三宮納瞿多彌妃;以耶輸陀羅為正妃,並與她生有一子羅睺羅。在差不多13年的幸福婚姻期間,他過著豪華的生活,對宮門以外世界的滄桑變化一無所知。


出家成道

隨著時間過去,真相逐漸顯露。29歲那年是他一生的轉捩點,他的兒子羅睺羅在那年出生。他在外出巡遊時,恰遇老人、病人、死者和修行者,深感人間生老病死的苦惱,經常在閻浮樹下沉思,但是不得離苦之道,於是在29歲時的某個月夜乘馬出家修道。

為了尋求解脫,他遍訪名師,遇阿羅陀迦蘭(Alara Kalama)。阿羅陀為沙門師,日後的佛陀要求按照阿羅陀的教義和教規過梵行生活。這種教義主張通過一系列禪定功夫,達到「無所有處」,即是意識上一切空無所有,進入甚深的靜虛狀態。不久釋迦牟尼達到了阿羅陀所教導的一切,使後者大為嘆服,建議合作領導他的沙門團體。然而釋迦牟尼卻不滿足於這種學說而選擇退出。仍未成道的他接著又跟隨鬱陀羅摩子(Udraka Ramaputra)修行,得到非想非非想處定。但是他認為這仍然不是解脫的境界,然而釋迦牟尼已經找不到老師。




南無釋迦牟尼言行與教義



南無釋迦牟尼 覺悟成佛



南無釋迦牟尼 生平事跡



關於南無釋迦牟尼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觀世音菩薩 的頭像
    觀世音菩薩

    南無大慈大悲琉璃界觀世音菩薩

    觀世音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