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釋迦牟尼

釋迦牟尼(梵文:शाक्यमुनि, Śākyamuni;約前624-前544,一說前564-前484;),原名悉達多·喬達摩(巴利文:Siddhattha Gotama;梵文:सिद्धार्थ गौतम, Siddhārtha Gautama),古印度釋迦族人(生於尼泊爾南部),佛教創始人。成佛後的釋迦牟尼,尊稱為佛陀,意思是徹悟宇宙、人生真相者,「佛」;民間信仰信徒也常稱呼佛祖。


姓名釋義

釋迦牟尼是後人對他的尊稱。「釋迦」是他所屬的部族名稱,有「能」、「勇」的意思;「牟尼」意為「文」、「仁」、「寂默」,所以漢譯又作能仁寂默、釋迦文佛等。在《梨俱吠陀》的誦詩中,曾經記載一種出家修行者,稱為「牟尼」,他蓄長髮、著褐色的髒衣、可以飛行空中,喝飲毒汁而無事,所以「釋迦牟尼」,可意譯為「來自釋迦族的修行成就者」、「釋迦族的聖人」。「悉達多」(梵文:Siddhartha,巴利文:Siddhattha),意思是「吉財」、「吉祥」、「一切功德成就」,又作「薩婆曷剌他悉陀」(梵文:Sarvarthasiddha),意為「意義成就」或「一切義成」。

傳統上認為「喬達摩」或「瞿曇」(Gautama)是釋迦牟尼的氏族名稱,即釋迦族祖先的姓氏。但這應非他的姓氏,而是依照當時印度貴族的習慣,由《梨俱吠陀》讚歌的作者仙人家族喬答摩,所取的另一個名字。此外,大乘佛教對他又有不同的尊稱,如《華嚴經》中又稱他為毗盧遮那佛,是光明遍照的意思。


生平事跡

早期三藏典籍中,並未包括釋迦牟尼佛生平歷史的任何全面記載,雖然佛經的緣起部分介紹講經說法的環境細節時,偶然也有些類似傳記勝的敘述。佛陀生活對早期佛教教義關聯性並不強,所以並無引起三藏編者的重視;相反,佛陀言行則是記錄的重心。然而,後來對發現教理創立教團者的卓越人格在佛教徒中逐漸發生興趣,更詳盡的敘事文字遂在流行經典和變化多端的傳說中而有所闡述。




南無釋迦牟尼言行與教義



南無釋迦牟尼 覺悟成佛



南無釋迦牟尼 生平事跡



關於南無釋迦牟尼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觀世音菩薩 的頭像
    觀世音菩薩

    南無大慈大悲琉璃界觀世音菩薩

    觀世音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